- 党群工作
- 党的建设
- 意识形态
- 纪检监察
- 党群建设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党的建设
技能照亮前程 | 我校承办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六个赛项
4月8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召开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新闻发布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蒋斌介绍我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有关情况。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成兵,南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彭开先,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杨春年,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勒系永,省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郭锦亮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徐承:
蒋斌:
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新闻发布会。衷心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完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让广大技能人才长本事、有舞台、受尊重。为发挥技能竞赛牵引带动作用,我省出台了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明确原则上每两年举办一届省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搭建竞技出彩的交流平台。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今年4月26日至30日在南昌举办。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本次大赛的有关情况。
一、大赛的基本情况
本次大赛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南昌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本次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技兴赣鄱”为主题,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赛事规格高。大赛对标世赛、国赛,依据国家职业标准、行业规范制定技术规则和评分标准。赛项聚焦“1269”行动计划主导产业,围绕制造与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结构与建筑技术、运输与物流、创意艺术与时尚、社会及个人服务等六大领域,设置106个赛项。选手涵盖社会各层面,参赛选手包括企业职工、职业技工院校师生、社会劳动者等各领域技能人才。
(二)主题活动多。活动安排注重多元融合,突出技能成果。比赛期间,还将同期举办人社部“技能中国行 2025——走进江西”活动,内容包括技能成果展、匠星报告会、技能嘉年华、职业规划指导讲座、劳务品牌助推产业发展交流会、产业技能人才云端推介会等。其中,技能成果展采取“1+N”形式,设置1个综合展区,11个设区市技能展示展演区。“赛、展、演、会”一体展现,面向全社会开放,让广大民众可看、可学、可体验。
(三)社会参与广。办赛整合社会资源,多方协同推进。在经费筹集上,省、市财政共同投入,金融机构、社会单位积极赞助;在技术保障上,经向社会公开征集,113家单位申报参与大赛技术支持合作;在赛事组织上,11个设区市、赣江新区、中央驻赣单位、省属企业、省属高等院校、省属技工院校分别组团参赛。大赛还组织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中小学生观摩学习,欢迎社会各界现场打卡、线上观看,共同营造“关注技能、参与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二、大赛进展情况
经省政府同意,成立由省领导为主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省直相关部门和南昌市为成员单位的大赛组委会,负责统筹决策和部署推进赛事各项工作;南昌市人民政府成立主赛场执委会,负责具体落实主赛场交通食宿服务、卫生健康、安全保障等工作,配合协助大赛组委会做好主赛场赛事组织协调、技术实施、开闭幕式活动等具体事务;分赛场由项目实施保障单位成立分赛场执委会,负责具体落实分赛场赛事组织相关工作。前期,组委会和执委会积极沟通、密切配合,大赛筹备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一)赛事总体安排基本确定。主赛场赛事活动时间为5天,4月26日在南昌技师学院举行开幕式;4月26日至30日为比赛日;4月29日在南昌技师学院举行闭幕式,闭幕式上将集中向获奖选手及有关单位颁奖。分赛场赛事于4月14日至20日在南昌、赣州举行。
(二)赛前筹备工作基本就位。为确保赛事公平公正,多个环节引入竞争机制。遴选项目技术专家,通过第三方独立评审,418人入选技术专家团队,其中99人拟任技术专家组长。遴选项目实施保障单位,通过竞争性陈述和综合评估,主赛场30个项目实施保障单位为南昌技师学院,分赛场69个项目分别由14家单位承办。组织大赛报名,截至目前,11个设区市、赣江新区、中央驻赣单位和省属企业、省属高等院校、省属技工院校等单位2568人报名参赛。
(三)大赛激励机制明确规范。根据我省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项奖励政策。对大赛各竞赛项目获奖选手,颁发奖牌、证书,并给予相应物质奖励。对各竞赛项目前6名的获奖选手,授予“江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并晋升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对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提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认同。个人项目前3名,团队项目前2名有资格代表我省参加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组委会将在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沟通协调、加大推进力度、营造赛事氛围上下功夫,认真做好竞赛筹备组织工作。
一是全面抓好大赛落地。开展技术工作对接,完善赛事规划,细化工作规则、科学编排赛程。做好赛前准备,组织遴选志愿者,开展人员培训,落实竞赛场地、设施设备。严格把控比赛流程,做好赛事现场管理与接待服务。
二是大力营造浓厚氛围。采取喜闻乐见方式,广泛宣传本次大赛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讲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故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激励和带动劳动者尊重劳动、热爱技能,积极营造重视、关心、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确保大赛安全有序。坚持安全办赛原则,严格落实属地责任,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的安全防控体系。加强大赛安全教育,做实做细安全保障,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大赛安全有序。
通过本次大赛,我们将进一步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激励技能人才站上“C位”,提升技能人才获得感和自豪感,引导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强大技能支撑。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中新社记者: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请问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对我省技能人才培养会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
王成兵: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将增强技能人才的责任感、荣誉感、获得感,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公平就业环境,促进人岗高效匹配,强化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具体来说:
一是职业技能竞赛是广大技能人才展示技能、互学互鉴的舞台。近两年我省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涉及职业(工种)达到360余个,有5000多名选手参赛,带动企业职工、院校师生和社会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岗位练兵超20万人。尤其是此次大赛,赛事丰富,内容全面,设有竞赛项目106个,报名人数2500余人,年龄最大的参赛者59岁,最小的仅15岁,遴选入围的技术专家418名。同时,我们将同期开展“技能中国行2025——走进江西”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赛事活动,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大舞台,能够很好地带动全省一大批各行各业人员爱技能、学技艺,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创业。
二是职业技能竞赛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展台。本次大赛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广,不仅有大批参赛人员,还有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中小学生观摩学习,在学生心中树立劳动观念、职业观念,引导和推动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更好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当然,也欢迎社会各界观摩学习,打卡宣传。
三是职业技能竞赛是技能人才紧密对接我省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用工需求的平台。一方面,本次大赛推动技能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设置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医药,以及诸如“地宝”“绝活”“金字招牌”等紧贴我省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项目,还有许多如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区块链技术、农机智能化技术等对接我省前沿产业发展的项目,大赛有85个项目对接我省“1269”行动计划。另一方面,赛事期间,还会组织云端招聘、匠星报告会等技能人才对接、招聘活动。这一些既满足了社会实际需要,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彰显了江西“以赛育链、以链强产”的深度实践。
江西日报记者:本届大赛项目多、规模大,南昌作为本次大赛承办地,请问能否介绍一下执委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下一步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比赛的效果?
凤凰网记者:请问本次技能大赛有哪些举措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比赛通过技能成才?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请问,农业农村部门如何培养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的?对于认定为乡村工匠的农村技能人才,有什么支持政策?
勒系永: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农村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我们紧盯粮食安全,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技能。2021年以来,共培育高素质农民11.46万人。紧盯乡村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我们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大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每年遴选800名左右乡村产业带头人,中央财政给予每人2万元的经费支持,重点在农产品加工、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培育。紧盯农业现代化,大力培育乡村技能人才。定期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推动技艺交流和岗位练兵。如,围绕农机安全作业,举办农机驾驶操作员和农机修理工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举办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培训和竞赛等。通过培训和竞赛,引导学员和选手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高操作技能、提升发展能力。
乡村工匠是我们培育的农村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评选为乡村工匠,要三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必须爱党爱国、遵纪守法;二是必须在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领域有特长;三是必须从事本行业及相关产业5年以上,在本行业有影响力,能扎根农村、传承发展。乡村工匠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目前,我省累计认定省、市、县级乡村工匠908名,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9名。
被认定的乡村工匠,可按规定享受多项支持政策。一是职称申报、评选表彰上有通道。对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工匠工作的高技能领军人才,符合条件者可直接申报相应职称;对获选国家级乡村工匠、省级乡村工匠中的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时可适当倾斜;在各级技能奖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评选表彰活动中,对乡村工匠予以适当倾斜等。二是产业发展上有扶持。对乡村工匠领办创办的特色产业发展项目,符合条件的可以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按要求列入年度实施计划;对乡村工匠领办创办的各类特色产业项目给予政策支持,推动绝技绝活代际传承。三是就业创业上有资助。鼓励乡村工匠及相关创业项目参加各类创业创新大赛,促进项目、资本、政策、服务有效对接;对乡村工匠创业人及其创办的经营主体,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申请享受相关补贴、补助、贷款贴息;对灵活就业、符合条件的乡村工匠就业困难人员,以及创办企业吸纳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
乡村大舞台、有梦你就来。希望各位媒体朋友能多多宣传推荐乡村技术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的典型事例和人物,在全社会营造“展技能风采、促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省政府网站记者:我们关注到,本届大赛期间同步举办技能中国行——走进江西活动,能否具体介绍下相关情况?